所在位置: > k66(中国大陆)官网平台登录 >

k66(中国大陆)官网平台登录
联系方式
电话:0319 7588019
传真:0319 7588019
邮编:055151
地址:河北省任县 邢家湾镇西黄庄工业区
党建如何引领强村富民之路?黄溪村有“法宝”
发布时间:2024-03-01 点击: 次 编辑:admin

  《当代江西》2024年第2期“党建经纬”栏目刊发九江市修水县黄溪村如何以

  汽车行驶在353国道,缥缈的雾霭散去,黄溪村容貌逐渐清晰。村子三面环水、一面依山,数百幢连体式小洋楼整齐排列,桑田错落分布,苗木、水果、蔬菜、茶叶基地点缀其中,冬日的黄溪村蓄能积势,静待春日万物勃发。

  走进村展馆,满墙的荣誉奖牌令人震撼,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”“全国桑蚕科技小院”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等荣誉,见证着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翻天覆地的美丽蝶变。

  修水县黄溪村以党建为引领,围绕“农业产业化、土地园林化、耕作机械化、住房城镇化、农民工人化”发展模式,绘就了共同富裕新画卷。

  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2008年,正值黄溪村“两委”换届。面对贫穷落后的现状,村民意识到:“再不改变,村子就要完了。”一番讨论后,村民决定把党员徐万年这个能人请回来当支书。

  下海经商的徐万年,企业正办得风生水起。村民再三邀请,他应下了这份期盼:“我当支书,还要请一个人回来当村委会主任。”这个人就是现任村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方小华,当时在南昌三建公司工作。

  “3年时间,让村民都富起来,5年内建成全县一流先进村。”这是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许下的承诺。

  当好“火车头”,从抓班子建设开始。上任第一天,徐万年在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上表态:“不领一分钱工资,不拿一分钱补贴,不报销一分钱差旅费。”村干部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,全年进行考勤,黄溪村工作日志这样写道:村班子成员每年人均上班300天以上。

  要发展,就得从解放思想开始。村“两委”带领党员、群众代表等130人分批到江苏、广东等地学经验。回来就紧锣密鼓地召开班子会、党员大会,商量怎么干。大家纷纷把目光瞄准到土地上,但村里人多地少的问题怎么解决?

  为盘活土地资源,黄溪村按照“确权确股不确地”方式,以组为单位实行土地流转,由农业大户、合作社或企业规模化经营,年底按组进行股份分红。

  有了思路就开干。村干部带着党员挨家挨户征询意见,穷怕了的村民一听村里准备大干一场,就连保守的村民也从“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”的思维中跳出来成了股东。当567张股权证发到村民手中时,他们对走上致富路充满了信心。

  种桑养蚕是黄溪村的传统,但受市场低迷的影响,种养规模曾一度下滑。听说村里打算发展桑蚕产业,质疑声就不断涌现。

 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,村里请来专家会诊,给村民算经济账,党员带头发展桑蚕,干给群众看,引导群众干。党员陈秀梅是村里最早的养蚕户,在她的带动下,村民纷纷加入。小蚕养不好,长成大蚕易发病。自打村里建起了小蚕工厂,实现小蚕共育,成活率大大提升。

  给农户每亩120元化肥补贴、设置收购最低保护价……一系列组合拳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,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愈加高涨,黄溪村一跃成为全省重要的蚕种基地。

  煮茧、去蛹、剥棉、晾晒、扯棉、成胎……一道道生产工序后,一床蚕丝被投入市场。村口的桑田蚕业有限公司是帮助黄溪村规避市场风险,实现“从一片叶子到一床被子”完整产业链的又一举措。随着蚕桑文化科普实践基地、乡村振兴学校的投入使用,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。

  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背后,离不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。2012年,黄溪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,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,成立产业企业党支部,采取“党总支+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创办了5个合作社、2个村级企业。

  几年间,苗木、水果、蔬菜、茶叶基地不断发展,一个个产业园不断壮大,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。

  共同富裕不只是追求物质层面的富裕,文化事业和人的精神面貌也要不断“富起来”。黄溪村的蝶变离不开村干部一茬接着一茬干。

  徐万年和方小华搭班子,一干就是12年。2021年,方小华接任村总支书记,继续带领村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着。

  “住在土坯房、做饭烟尘扬,晴天一身土、雨天踩泥浆”是昔日黄溪村的真实写照。规划建设村子,从用地审批到规划设计再到购买材料,方小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
  如今的黄溪村,16个自然村村民集体住进小洋楼,11.3平方公里的村子就有4个休闲广场,快递直通村组。村级自来水厂、垃圾处理站、菜市场……仿佛置身城镇。

  茶山脚下的黄溪村小学,似乎在静静地述说村子破茧成蝶的故事。2023年,近300名学生搬进新校舍,新式教学楼、塑胶运动场、教师宿舍,配套设施逐渐完善。临近午饭时间,学生在食堂享受着美味的三菜一汤……

  “曾经的村小只有几十人,设施跟不上,老师留不住。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,找老师谈心、改善办学条件,我们想了不少办法。”方小华感慨道。

  小学的变化为黄溪村的发展增添了一份底气。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年轻老师走上讲台,邻村孩子也被吸引前来就读。

  夜幕降临,千年古樟树下逐渐热闹起来,这里是黄溪村的“百姓大舞台”,村民直播、方小华高歌……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。

  物质富足,精神丰盈,黄溪村人洋溢着自信和活力,脸上写满了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。

  修水县以“三联三共”(联心共谋、联建共融、联抓共促)党建赋能行动为抓手,积极推广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”黄溪村的经验做法,坚持筑强堡垒、深化治理、做实产业,走出一条强村富民共同富裕之路。

  锻造头雁“主心骨”,让支部建设“活”起来。推广黄溪村以“领头雁”引领干部干事创业,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经验做法。

  持续选优配强村“两委”班子,抓实抓好村“两委”干部学历提升行动,建立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。

  建好用好乡村振兴学校,定期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、村党组织书记“头雁班”,开展乡村振兴“擂台大比武”,力促村党组织书记引领力、带动力和振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。

  开展村党组织“打基础、促规范、树品牌”星级创评活动,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,推动村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。

  擦亮治理“新底色”,让和美乡村“靓”起来。推广黄溪村以“板凳会”形式抓实网格治理,发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村庄建设的经验做法。

  着力构建“行政村党组织—网格党支部(党小组)—党员联系户”的三级联动机制,合理划分网格,抓实网格员队伍建设,组织“党员先锋队”,推动治理重心下移,确保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。

  持续推行“板凳会”群事群议机制,进一步畅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渠道,按照“收集—协商—落实—反馈”的闭环流程,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、矛盾在一线解决、工作在一线推进、干部在一线成长。

  以“村党组织+乡镇法庭”模式,全面推行“板凳法庭”做法,为基层群众解疑释惑、化解矛盾,努力将村民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、化解在基层、消灭在萌芽。

  开启产业“强引擎”,让群众日子“旺”起来。推广黄溪村以“五化四有”(农业产业化、土地园林化、耕作机械化、住房城镇化、农民工人化,家家有资产、户户有股份、人人有就业、年年有分红)做法做优村级产业,实现村集体、合作社、农户共同增收致富的经验。

  实施党建赋能乡村振兴“培优扶强计划”,推行“强村公司”集体经济发展模式,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集体经济,有效盘活村级“三资”,带动村产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。

  探索“盘活资源、产业带动、入股分红、服务创收、物业经营、抱团发展”6种增收路径,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。

  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奖励机制,将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增长与村干部收入增长挂钩,不断激发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干劲。

  在集体经济经营收益的分配上做好制度设计,形成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,确保群众受益,提升群众收入水平。

  引导村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统筹协调功能,充分调动有助于共富目标实现的各类社会资源,凝聚共富力量,形成合力,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共同富裕的优势。

  2008年冬,我担任黄溪村村委会主任;2021年,担任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记得刚回村时,村里人多地少、资源缺乏、设施落后、村民收入低。通过十多年不断努力,全村实现由弱变强、由脏变美、由穷变富的华丽转身。

  如何让村集体产业成为老百姓“发家致富”的法宝?我们想了很多办法,试探了很多路子。我们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,实现“从一片叶子到一床被子”完整产业链,蚕桑产业创收800余万元,蚕农户均创收2万余元。

  为了让蚕桑产业走得远、做得强,我们抓牢产业链条,引进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建立制种基地,开办小蚕工厂、大蚕工厂、蚕丝被厂,让蚕农的蚕茧在村就可实现“变现”,解决了老百姓养蚕无处销、低价销的问题,近年来村蚕农数量一直保持在100余户,去年全村收茧量更是达30余万斤。

  我们融合三产发展,开办全县首家乡村振兴学校、首个蚕桑科普实践教育基地,开展蚕桑类培训4场,宣传推广饲料养蚕技术,推出了蚕桑研学旅游,自去年9月以来,吸引3000余名中小学生到村研学,接待了柬埔寨、叙利亚等外国官员到村研修,全村蚕桑产业迈上新台阶,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70万元,走出了共同富裕的黄溪之路。

  如今的黄溪村,产业发展好了,农民腰包鼓了,人居环境美了,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。我将带着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工作激情,继续当好“共同富裕”的铺路人,打造出乡村振兴的黄溪样板。

 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。黄溪村以党建为引领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奏响共富曲,绘出和美乡村新画卷。

  党心聚心聚,党建强则发展强。实现共同富裕,必须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,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、凝聚力、战斗力,凝聚共富力量,形成发展合力。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。

  黄溪村全面改善村容村貌,完善公共基础设施,让村民既“富口袋”,又“富脑袋”,满足了村民对建设美丽家园、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,焕发了乡村文明新气象。

 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共建共享,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,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。

  实现共同富裕,最终要靠发展,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。黄溪村坚持产业富民强村,创新土地使用模式,聚焦蚕桑、蔬菜、花卉苗木、葡萄、茶叶五大主导产业,实现农民增收、企业增效、集体增富,是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共富的鲜活案例。

  促进共同富裕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。黄溪村的蝶变,是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的典型案例。

  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,要坚持把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、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,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。

  我们要以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“强筋健骨”,让党建强起来、经济活起来、党员带起来、农民富起来,共同写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,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。

Copyright 2017 凯时k66会员登录_凯时 All Rights Reserved